张海专访--我离开河南将一事无成

6月2日中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期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张海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豫召开有何现实意义?

张海:中国书协理事在各级书协都名副其实,大都担任着领导职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0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再没有召开过理事会。从本届理事会开始希望逐渐走向正常。充分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共商书坛大计,把会议开好。

记者:昨天听张主席讲,从1986年中原书风初露端倪到现在已经发展20年了,现在活跃在中国书坛的作者大都年轻化了,张主席能否具体谈谈河南书法的现状?

张海:一个独特地域书风的形成需要一代和几代的努力,要有一个群体,不一定人数多,但要有代表人物坚持。这些群体形成大致相同的书法风格。这一点儿从目前来说河南都做到了,不过现在河南书家的代表人物还不够多。以前活跃在书坛的的书法家现在已经60岁多岁了,60岁以上的书法家基本上被全国认可,被社会认可,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老中青书法家的代表人物勇往直前继续努力坚持下去,能够真正在书法界扎下根来。

记者:在书法创作上有人书俱老这一说法,当年最早墨海弄潮的15人,以及河南早期一批老书家现在很多已经淡出书坛,张主席如何看待这一批老书法家?现在活跃的一批年轻书法家在创作水平、学养等方面与老一代书家距离在哪?超越在哪?

张海:对老书法家来说,应始终坚持尊重老年人,提携新人,依靠中青年。这一点已经在书法创作上取得很好的成绩。老年书法家有一定的积极性,遇到困难时,不需要再象指导中青年一样,这样做,不这样做。在新人方面要发现新苗子,培养新苗子,多给他们方方面面的指导。客观上说老书法家成名成家了,参与不参与展览的问题就不太大了。但是应该注意到老年这个群体,有些老同志参加几次展览,由于评委的选择角度不同,要让老年书家改换面目,不符合情况。以致于一些老年书家的激情慢慢减化。今年举办老年书法展就是尊重老年书家的体现。

记者:仅河南省5月份就出现了河南省三届篆刻展、中原兰亭星座作品展等一系列的书法

活动,结合即将开始的九届国展。这些年这些频来的展览对中国书法、对河南书法有何促进作用?如何看待?

张海:“除在河南以外,肯定有更多书家参与这样的活动。一个人在运动场上跑步永远是冠军。尽管他的水平不高。如果更多的作者参与其中,则他就有可能不是书法冠军了。在这样的竞争的环境下书家都比较喜欢。各省为书法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繁荣对预示着对今后中国书坛推出大家有很好的基础,我为更加繁荣的书坛感到高兴。

记者:作为中国书写主席,您到北京工作后,与在河南工作有何感受?与您的前几任主席邵宇、舒同、启功、沈鹏能否作一个比较?

张海:现在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全国书法界人士对我的期望更高了,要求更严了。跟在河南一样,要做好工作,对创作事业不能懈怠。还要有一个新的台阶。前任主席都是大家,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他们相比我还年轻,年轻就是优势,我会全力以赴做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使中国的书法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真正推出中国书法界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书家。把中国的书法事业向前推进。我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乡的滋养,我现在是成才了,实际上我是一颗种子,恰恰落在河南大地上,使我成才了。如果离开河南这块土地,我成不了才。

记者:在繁重的政务下,能否谈谈自己的书法创作状态?

张海:书法创作是书法家的本质,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现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在各种书体上下一些工夫。努力创作几件自己也认可,书法界也认可的力作。

本报记者张鹏/文图